當前位置:首頁 >  站長 >  編程技術 >  正文

環(huán)信AI公開課:OpenAI通用語言模型GPT-2論文解析

 2019-03-12 16:53  來源: 互聯(lián)網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OpenAI最近似乎搞了個大新聞,隨手一搜,”最大模型”、”15億參數(shù)”、”無需領域數(shù)據(jù)”等等躍然在目。當然現(xiàn)在是標題黨的年代,為了吸引眼球,外行媒體的夸張手法也能理解。當然最大的爭議還是他們在官網上解釋為什么只提供小模型的理由:為了防止大模型用于生成欺詐和有歧視性的文章,我們只發(fā)布小規(guī)模的模型(Due to concerns about large language models being used to generate deceptive, biased, or abusive language at scale, we are only releasing a much smaller version of GPT-2 along with sampling code)。這個當然引起了軒然大波,使得很多人在Reddit上吐槽。聽這語氣,人工智能已經實現(xiàn)了,為了保護人類,他們不能把這個惡魔放出來。實際情況怎么樣呢?別聽專家的,最好還是我們自己讀讀論文跑跑代碼吧。

目錄

背景簡介

BERT的缺陷

語言模型

Children’s Book

LAMBADA

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ummarization

機器翻譯

Question Answering

大翻盤

代碼

背景簡介

2018年深度學習在NLP領域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最大的新聞當屬Google的BERT模型橫掃各大比賽的排行榜。作者認為,深度學習在NLP領域比較重點的三大突破為:Word Embedding、RNN/LSTM/GRU+Seq2Seq+Attention+Self-Attention機制和Contextual Word Embedding(Universal Sentence Embedding)。

Word Embedding解決了傳統(tǒng)機器學習方法的特征稀疏問題,它通過把一個詞映射到一個低維稠密的語義空間,從而使得相似的詞可以共享上下文信息,從而提升泛化能力。而且通過無監(jiān)督的訓練可以獲得高質量的詞向量(比如Word2vec和Glove等方法),從而把這些語義知識遷移到數(shù)據(jù)較少的具體任務上。但是Word Embedding學到的是一個詞的所有語義,比如bank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水邊。如果一定要用一個固定的向量來編碼其語義,那么我們只能把這兩個詞的語義都編碼進去,但是實際一個句子中只有一個語義是合理的,這顯然是有問題的。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RNN/LSTM/GRU來編碼上下文的語義,這樣它能學到如果周圍是money,那么bank更可能是”銀行”的語義。最原始的RNN由于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等問題很難訓練,后來引入了LSTM和GRU等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最早的RNN只能用于分類、回歸和序列標注等任務,通過引入兩個RNN構成的Seq2Seq模型可以解決序列的變換問題。比如機器翻譯、摘要、問答和對話系統(tǒng)都可以使用這個模型。尤其機器翻譯這個任務的訓練數(shù)據(jù)比較大,使用深度學習的方法的效果已經超過傳統(tǒng)的機器學習方法,而且模型結構更加簡單。到了2017年,Google提出了Transformer模型,引入了Self-Attention。Self-Attention的初衷是為了用Attention替代LSTM,從而可以更好的并行(因為LSTM的時序依賴特效很難并行),從而可以處理更大規(guī)模的語料。Transformer出來之后被廣泛的用于以前被RNN/LSTM/GRU霸占的地盤,Google更是在Transformer的論文里使用”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這樣霸氣的標題。現(xiàn)在Transformer已經成為Encoder/Decoder的霸主。

雖然RNN可以學到上下文的信息,但是這些上下文的語義是需要通過特定任務的標注數(shù)據(jù)使用來有監(jiān)督的學習。很多任務的訓練數(shù)據(jù)非常少并且獲取成本很高,因此在實際任務中RNN很難學到復雜的語義關系。當然通過Multi-Task Learning,我們可以利用其它相關任務的數(shù)據(jù)。比如我們要做文本分類,我們可以利用機器翻譯的訓練數(shù)據(jù),通過同時優(yōu)化兩個(多個)目標,讓模型同時學到兩個任務上的語義信息,因為這兩個任務肯定是共享很多基礎語義信息的,所以它的效果要比單個任務好。但即使這樣,標注的數(shù)據(jù)量還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2018年的研究熱點就變成了怎么利用無監(jiān)督的數(shù)據(jù)學習Contextual Word Embedding(也叫做Universal Sentence Embedding),也就是通過無監(jiān)督的方法,讓模型能夠學到一個詞在不同上下文的不同語義表示方法。當然這個想法很早就有了,比如2015年的Skip Thought Vector,但是它只使用了BookCorpus,這只有一萬多本書,七千多萬個句子,因此效果并沒有太明顯的提升。

在BERT之前比較大的進展是ELMo、ULMFiT和OpenAI GPT。尤其是OpenAI GPT,它在BERT出現(xiàn)之前已經橫掃過各大排行榜一次了,當然Google的BERT又橫掃了一次,并且PR效果更加明顯。所以OpenAI看風頭都被Google強勁,自然有些羨慕嫉妒恨,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OpenAI GPT-2。

UMLFiT比較復雜,而且效果也不是特別好,我們暫且不提。ELMo和OpenAI GPT的思想其實非常非常簡單,就是用海量的無標注數(shù)據(jù)學習語言模型,在學習語言模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學到了上下文的語義關系。它們倆都是使用Transformer來學習語言模型,但是在進行下游任務處理的時候就有所不同,ELMo是把它當成特征。拿分類任務來說,輸入一個句子,用ELMo把它掃一次,這樣就可以得到每個詞的表示,這個表示是考慮上下文的,因此”He deposited his money in this bank”和”His soldiers were arrayed along the river bank”中的兩個bank的向量是不同的。下游任務用這些向量來做分類,它會增加一些網絡層,但是ELMo語言模型的參數(shù)是固定的。而OpenAI GPT不同,它直接用特定任務來Fine-Tuning Transformer的參數(shù)。因為用特定任務的數(shù)據(jù)來調整Transformer的參數(shù),這樣它更可能學習到與這個任務特定的上下文語義關系,因此效果也更好。

而BERT和OpenAI GPT的方法類似,也是Fine-Tuning的思路,但是它解決了OpenAI GPT(包括ELMo)單向信息流的問題,同時它的模型和語料庫也更大。依賴Google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工程能力,BERT橫掃了OpenAI GPT,在后者霸主寶座屁股還沒坐熱的時候就把它趕下臺。成王敗寇,再加上Google的PR能力,很少還有人記得OpenAI GPT的貢獻了。要說BERT的學術貢獻,最多是利用了Mask LM(這個模型在上世紀就存在了)和Predicting Next Sentence這個Multi-task Learning而已,其余的方法都是完全follow OpenAI GPT的。因此OpenAI心情郁悶也就可以理解了,這次搞出個GPT-2也是想出來露個臉,刷一下存在感。

更多技術細節(jié),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詳解谷歌最強NLP模型BERT或者參與作者的BERT課程。地址:http://fancyerii.github.io/2019/03/05/bert-prerequisites/

BERT的缺陷

如果你是OpenAI GPT的科學家,你會怎么辦呢?當然如果能提出一個更加突破性的模型,然后在各大比賽上橫掃BERT,這自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學術研究又不能像媒體宣傳的那樣天天突破(作者訂閱的各種公眾號倒是每天都能看到突破,因此經常被震驚),要拼資源和算力那顯然拼不過Google。其實除了OpenAI,其它公司也想搞點新聞,比如Microsoft最近搞了個MT-DNN,據(jù)說效果要比BERT好(一點),但是由于好的有限,而且有沒有源代碼甚至模型,誰知道是不是用tricky的方法過擬合這些數(shù)據(jù)集呢?

我們回到OpenAI,顯然短期類無法超過BERT,Google開源的BERT模型橫掃了其它更多榜單,仿佛挑釁般的對其他對手說:不服你跑個分啊。被當面打臉,顯然很郁悶。那怎么辦呢?OpenAI的科學家突然找到了BERT模型的一個弱點——它不是”正常的”語言模型,因此不能生成句子。BERT的Mask LM只能用來做完形填空題,也就是用手遮住一個句子的某個單詞,然后讓它猜哪個詞更可能,但是普通的語言模型是可以生成句子的。抓住這個點之后,OpenAI大作文章。它使用Common Crawl的8百萬文章(共40GB,不知道是否壓縮過)訓練了一個15億(1542M)參數(shù)的”最大模型”,不過參數(shù)雖然很多,但是訓練數(shù)據(jù)確實有點少。作者訓練個中文詞向量還得搞個幾千萬的百科文章,Google的數(shù)據(jù)那得用TB來做單位吧。因此作者在文中強調模型是underfit的(All models still underfit Web-Text and held-out perplexity has as of yet improved givenmore training time.),參數(shù)多,數(shù)據(jù)少,那自然不能訓練太久,否則過擬合后效果更差(但是生成句子過擬合無所謂,直接把莎士比亞全集的句子背出來肯定能震驚很多人)。訓練了這個模型用來刷榜?我猜測作者嘗試過,結果呢?那自然就不用說了,否則我們看到的就不是現(xiàn)在的這個新聞了。

不過沒關系,他們的目標是BERT的軟肋——不能生成句子(段落和篇章當然就更不行了)。我們來看看論文的實驗是怎么設計的:

語言模型

BERT不是普通的語言模型吧,好,那咱們來PK一下(你是零分啊)。但是用Transformer去跑語言模型這樣的灌水文章別人早發(fā)過了,沒啥意思。因此要搞出一個Zero-shot的概念:你們在一個很小的語料庫訓練一個語言模型然后大家比賽,俺不這么跟你玩。俺用很大的語料訓練一個模型,然后不用你的數(shù)據(jù),效果還能超過你們在小數(shù)據(jù)上的效果。

當然這個概念還是不錯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不同數(shù)據(jù)集上語言模型的PPL,越小越好

我們看到,除了最后一個1BW的很大的語料庫,OpenAI都超過了它們。其實這也說明了,如果有很多的領域數(shù)據(jù),還是領域數(shù)據(jù)好使,這在機器翻譯系統(tǒng)里也得到了驗證。如果訓練數(shù)據(jù)較少,我們通常使用預訓練的詞向量作為模型詞向量的初始值。如果訓練數(shù)據(jù)非常少,我們通常固定預訓練的詞向量;如果訓練數(shù)據(jù)還可以,那么就Fine-Tuning一下。如果訓練數(shù)據(jù)很多,比如在機器翻譯任務里,預訓練的詞向量和隨機初始化的效果沒什么區(qū)別(開始的時候好一點,因為比較是相對較好的初始值)。

Children’s Book

類似于完型填空,其實BERT是可以搞的。但是NLP的比賽那么多,Google總不能都做完吧。國內很多AI公司天天發(fā)PR稿:我們又獲得了一個世界第一。其實很多外行的讀者并不知道這個比賽只有5個參數(shù)選手,可能其中2個還是某個在校學生擠出周末打游戲的時間去做的。

圖:Children’s Book任務

效果似乎還不錯,離人類的水平相差不遠。

LAMBADA

PPL從99.8降到8.6,測試的準確率從19%提高到52.66%。作者不了解這個比賽,不做點評。

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

63%到70.7%,似乎還不錯。作者也不了解這個比賽,不做點評。

Reading Comprehension

這是最近很火的比賽類型,有很多數(shù)據(jù)集,這里使用的是CoQA,BERT的baseline是89的F1得分(越大越好),GPT-2的得分是55。這似乎差得太遠啊,但是作者有高大上的解釋:BERT是用來監(jiān)督數(shù)據(jù)的,俺們不用訓練數(shù)據(jù)。有點像考試不及格的學渣對學霸說,雖然你得了89分,但是你天天熬夜背題,俺天天翹課也差點及格了,說明俺比你有天賦。學霸說:那你也天天熬夜背題啊,看看能不能跑分跑過我?學渣說:俺們是搞素質教育的,不搞題海戰(zhàn)術。

Summarization

摘要任務,分越高越好,成績單如下:

圖:Children’s Book任務

機器翻譯

SOTA的BLEU分(越高越好)33.5,俺不學習也得了11.5。

Question Answering

無監(jiān)督的效果慘不忍睹。

大翻盤

這是最終大殺器,咱們來PK生成文章了。論文附錄挑選了許多生成的”故事”,作者英語比較差,看不出好壞來。學術界最近對產生式(Generative)模型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圖像和視覺領域。不過作者對此并不感興趣,作者是實用主義者,生成花里胡哨的東西并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大家上網隨便一搜,都能找到各種作詩機器人、對聯(lián)機器人或者生成某些名人風格的文字。看起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其實都是毫無意義。當然,也不是說生成的模型完全無用,比如Gmail用模型自動生成郵件的回復,作者試了一下還不錯。不管怎么說,OpenAI是扳回一城了,因此也就有了鋪天蓋地的新聞出來。

代碼

因為沒有中文模型,只能跑英文,所以作者這三腳貓的英語水平還是藏拙的好,就不做點評了。讀者可以自己試試。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penai/gpt-2.git && cd gpt-2

需要安裝Tensorflow 1.12.0(作者試了1.11也是可以的,因為BERT的官方實現(xiàn)要求1.11+):

pip3 install tensorflow==1.12.0

安裝其它依賴:

pip3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下載模型:

python3 download_model.py 117M

因為模型放在storage.googleapis.com,所以需要科學上網,可以這樣修改代碼,請把”127.0.0.1:1080”改成你自己的代理:

$ git diffdiff --git a/download_model.py b/download_model.pyindex 2a38294..83d6fb8 100644--- a/download_model.py+++ b/download_model.py@@ -15,7 +15,11 @@ if not os.path.exists(subdir):  for filename in ['checkpoint','encoder.json','hparams.json','model.ckpt.data-00000-of-00001', 'model.ckpt.index', 'model.ckpt.meta', 'vocab.bpe']: -    r = requests.get("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pt-2/" + subdir + "/" + filename, stream=True)+    proxies = {+      'http': 'http://127.0.0.1:1080',+      'https': 'http://127.0.0.1:1080',+    }+    r = requests.get("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pt-2/" + subdir + "/" + filename, stream=True, proxies=proxies)      with open(os.path.join(subdir, filename), 'wb') as f:

使用前需要設置編碼:

export PYTHONIOENCODING=UTF-8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標簽
ai技術

相關文章

  • 匯聚中國AI頂尖力量 云天勵飛參與華為AI大模型聯(lián)合創(chuàng)新

    2023年7月6日,第六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2023)在上海開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屆大會的備受矚目的話題,據(jù)悉,在昇騰AI大模型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中,華為聯(lián)手26家行業(yè)領軍企業(yè),組建了一支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AI明星隊”,云天勵飛作為中國人工智能企業(yè)的杰出代表,和互聯(lián)網大廠、運營商、科研院所等優(yōu)秀團隊

    標簽:
    ai技術
  • 用友大易:邁入AI招聘2.0時代,讓人力資源回歸本質

    這幾個月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現(xiàn)出的能力令世界驚嘆。自從2016年AlphaGo戰(zhàn)勝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經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橫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讓AI這個名詞重回C位。過去在AI1.0時代,主要通過訓練模型來實現(xiàn)圖像識別、聲音識別、語言處理等特

    標簽:
    ai技術
  • 新發(fā)布的PaaS2.0,能否助力涂鴉智能再起飛?

    文:互聯(lián)網江湖作者:志剛2023年的IoT需要一個新故事。6月29日,涂鴉智能在開發(fā)者大會上,發(fā)布了企業(yè)級戰(zhàn)略PaaS2.0,希望通過一個平臺+四大開發(fā)服務,建立起IoT生態(tài)。對于這場發(fā)布會,市場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美東時間6月29日收盤,涂鴉智能美股股價上漲5.6%,來到1.87美元/股。近日股價穩(wěn)定

    標簽:
    ai技術
  • 大模型難掩AI制藥的悲傷:越過山丘,無人等候

    美團曾經的二號人物王慧文對標OpenAI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光年之外,以20億賣給美團,再度引發(fā)市場對大模型的熱議。

    標簽:
    ai技術
  • 拾起王慧文的AI夢,美團沖向“光年之外”?

    2020年底,王慧文在朋友圈寫下這句話時,外界本以為這位伴隨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而持續(xù)創(chuàng)業(yè)20年的人物即將告別創(chuàng)業(yè)舞臺。但是,一個曾經多次創(chuàng)業(yè),正值壯年的互聯(lián)網老將心中的創(chuàng)業(yè)熱情是難以熄滅的。

    標簽:
    ai技術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