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一個社群分類的小百科。
目前,業(yè)界內對社群的分類還比較混亂,個人傾向于認為社群可以分為四個類型:
在當下內容泛濫互聯網圈子里,非常大一部分的社群都應該屬于學習型的社群。拋開那些明顯打著培訓、教育旗號的學習群不說,各類型的XX交流群、XX討論群等群其實也可以歸類為學習型社群,因為互動交流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縱然現在市面上的確是有非常多的學習型的社群,但其中優(yōu)質社群并不算很多,能實現可觀的盈利的更是寥寥無幾,所以學習型社群可以發(fā)展的機會還很多。社群運營雖然話題炒的火熱,但依然處于一片藍海,微信自媒體后的下一波紅利很有可能在這里爆發(fā)。
在策劃組織參與過次線上分享會后,也逐漸對學習型社群有了不一樣的了解,今天就先來跟大家分享運營學習型社群的3個“立等可取”的小技巧吧。
技巧一:給每一個分享者列標簽,召集垂直領域的群成員
群目的需要一直才能保證其活躍性。只有群成員都互相認可,才能維持住一個群的秩序不會亂。通過給分享者貼標簽,包裝這個標簽,來聚集一群擁有共同標簽屬性的人,組織他們討論與他們的行業(yè)相關的話題,這樣可以幫助產生出有價值的內容。
而且,隔行如隔山,有時候,很多行業(yè)內幕、分享內容,真的只有同樣做過這樣的事情的人才能懂。
技巧二:將社群發(fā)展成生態(tài)圈,延伸社群價值
互聯網本質就是建立連接,就是做信息對稱,縱觀互聯網發(fā)展都逃不出這個規(guī)律。社群也不例外。
當社群發(fā)展成生態(tài)圈,這里面就有可能可以產生很多附加價值。比如像我們做鬧客說線上分享會,除了可以組織起垂直行業(yè)內創(chuàng)業(yè)者們來討論行業(yè)信息,促進他們彼此之間的信息互通以外,還有什么可以延伸的社群價值?
1,有時候可能還有關注這個垂直領域的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也參與其中,這時候,這場分享交流可能還會成為一個“線上路演平臺”;
2.有時候可能別的領域的人也來關注到了,通過分享了解到分享者的詳情后,發(fā)現有跨界合作的機會,促成資源對接;
3.甚至還有可以通過群內的溝通交流,實現人才對接等等。
形成了生態(tài)圈后,社群的延伸價值可挖掘的地方實在不少。
技巧三:分享最實用的小技能,往往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參與
相比于那些聽起來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其實并不一定有可操作性的宏觀大道理,人們對馬上就可以使用的、貼近日常工作或者生活的小技巧可能會更感興趣。
在現實面前,遠大的目標是遙遠的,能不能達到是個未知數。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總歸比不上隨手可得、立等可取的任意食物。小技巧永遠比大理論更容易操作,更讓用戶感興趣,這也是我今天會選擇來跟大家分享三個小技巧而非大理論的原因。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Kay(微信號:sakura_standup),鬧客邦專欄作者。本文版權歸鬧客邦所有,如需轉載,請關注鬧客邦(公眾號:nockclub)申請授權。更多創(chuàng)業(yè)干貨請登錄鬧客網: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