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屏、水滴屏、下巴屏、挖空孔、彈出式攝像頭、正反雙屏……為了“全面”發(fā)展,在屏幕這一畝三分地上,手機廠商們卯足了勁玩出了花兒,無限逼近甚至突破了100%屏占比。
在過去的2018年,“全面屏”是手機業(yè)界爭奪的主題詞,但你可能并不知道,這一年所謂的全面屏競爭背后,已經是柔性屏殘酷卻不見硝煙的暗戰(zhàn)。
主場的戰(zhàn)事,在中韓兩國間展開,中國出現(xiàn)了為改變“缺芯少屏”而奮斗的英雄群體,在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則亦顯露出強力“合縱連橫”的產業(yè)壁壘。中方攻,韓方守,如同5G的硝煙一樣,對于柔性屏高地的爭奪,都是同樣的邏輯---面向未來的競爭。
在前不久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最抓人眼球的明星,當之無愧是柔性屏。這一身著華麗外衣的技術突破,甚至壓過了5G的風頭,成為最大的話題焦點。真正可以實現(xiàn)折疊的屏幕,將這場柔性屏戰(zhàn)爭推向了前臺,讓人們真真切切感受到,柔性屏的戰(zhàn)爭,近在眼前。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起,可折疊可彎曲柔性屏已風聲漸起。柔宇科技的半路殺出,小米的視頻“炫技”,甚至于在春晚的舞臺上,觀眾都能看到演員身著柔性屏特制的服裝登場。再到今年MWC上三星和華為的用實力說話,努比亞、TCL緊跟而上,都清晰地釋放出一個信號:折疊屏技術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第一批消費級產品已經來到了眼前。
柔性屏商用快步邁進的同時,不同的聲音也冒出了頭——讓屏幕折疊、彎曲的意義何在?柔性屏究竟是噱頭還是實質創(chuàng)新?這一場戰(zhàn)爭將引領什么樣的未來?
劍拔弩張
可折疊屏從專業(yè)上來說,只是柔性屏發(fā)展的極致,以可折疊屏代替?zhèn)鹘y(tǒng)OLED屏幕,只是屏幕技術演進的一步。
但戰(zhàn)事的開局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2018年10月31日,在三星和華為都聲稱將要首發(fā)折疊屏的“爭論”聲中,一個默默無聞的國產屏幕廠商突然殺了出來,在北京發(fā)布了全球第一款折疊屏智能手機,它的名字叫柔派手機。這款手機采用的是柔宇科技獨立開發(fā)的柔性屏,官方數(shù)據(jù)稱可實現(xiàn)超過20萬次的折疊操作,搭載驍龍855處理器。
雖然出場方式頗為突然,但不出所料的是,這款機型目前仍在預售中,除了部分大V已入手測評機之外,大部分付了定金的用戶仍然在等待量產。
前來圍觀柔派手機的吃瓜群眾還未完全散去,小米也搞起了事情。小米總裁林斌在微博上發(fā)布了一段視頻,展示小米雙折疊屏手機工程機,聲稱這才是“第一款真正的折疊屏手機”。
小米的這次發(fā)聲引發(fā)了消費者對折疊屏的極大關注,也讓發(fā)布新機已近兩個月的柔宇科技再一次找到出場機會,直指小米視頻中的工程機造假。
國產手機紅海里,見多了“碰瓷”和口水仗,大家更關心小米能否用實力打臉。但讓人失望的是,小米的折疊屏手機最終并未被帶去巴塞羅那。
在巴展上真正將折疊屏戰(zhàn)火點燃的,是三星和華為。
MWC開幕的4天前,三星在舊金山發(fā)布了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三星稱,該機型經過了20萬次實際測試,可以在每天開合100次的情況下,五年不出問題。這款采用屏幕內折方案的柔性屏手機,售價近2000歐元,將于今年4月底上市,首批量產規(guī)模為100萬臺。
華為緊隨其后,在MWC上發(fā)布了采用屏幕外折方案的Mate X。Mate X采用“鷹翼式”外折設計,關鍵的鉸鏈技術,能使得手機展開無痕,閉合無縫。與三星Galaxy Fold相比,Mate X無論是折疊前還是折疊后的的屏幕尺寸都會更大,當然售價也更高,直接逼近了2300歐元,官宣稱將在今年6月開售。
從2000歐元到2300歐元,三星和華為用實際行動演示了“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可折疊屏手機的量產,直接“秒殺”了蘋果所定義的“極致價格”。
不只有三星、華為,參展的中國廠商有點軍團的樣子。TCL在這次MWC大會召開前發(fā)布了折疊屏手機方案,其原型機的鉸鏈以及屏幕均來自TCL自研;而努比亞則另辟蹊徑,發(fā)布了一款柔性屏腕機,給柔性屏在穿戴設備上的應用打了樣。
爭奇斗艷。一時之間,柔性屏風光無二,站在了舞臺的正中央。在追光燈之外,一眾尚未發(fā)布折疊屏產品的廠商也沒閑著,紛紛表達了“觀戰(zhàn)感言”。
在聯(lián)想董事長楊元慶看來,當前發(fā)布的所有折疊屏產品都沒有超過聯(lián)想3年前在Tech World上展示的對折屏手機設計,只是放在玻璃罩里的PPT產品。
OPPO副總裁沈義人指出,現(xiàn)在的折疊屏是為了折疊而折疊,兩三年內沒有普及的可能性。OPPO在今年不計劃推出商用折疊屏手機。
雷軍在小米9發(fā)布會上則認為,折疊屏手機的量產性還不夠好,因為里面的電池少得可憐,手機折疊后,空間都被占用了。而在MWC后,小米產品總監(jiān)王騰則說得更實在:小米目前還沒有解決折疊屏手機耐磨性及平整度等問題,也沒有考慮清楚應用場景。
“觀戰(zhàn)者”眾,但不論是刷存在還是葡萄酸的心態(tài),事實上,售價奇高的折疊屏手機幾乎“吸引”了所有的手機廠商。
可以試想,如以華為Mate X為例,超過17000元的售價,若能實現(xiàn)100萬臺銷量,便能帶來170億元銷售額,這是一個瘋狂的數(shù)字,但卻并不是一個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更重要的,對于華為手機均價而言,這是1臺頂4臺;這樣的結果,對于小米等其他廠商來說,更是提高手機均價的“富礦”。
當然,過高的價格也成為市場質疑早期折疊屏手機銷量的重要原因。技術的突破,產業(yè)鏈的完整,良率的提升,以及場景與應用的開發(fā),仍然在告訴消費者,這個市場,仍然處在剛剛啟動的狀態(tài)。
先行者并不見得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他們都看到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炫經濟”。炫酷的外形,足以撬動高昂的價格,這里面有著市場和自信的雙重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折疊屏狂飆突進的時刻,蘋果并沒有及時跟進,在眾多分析師眼中,蘋果今年很難拿出新品已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這意味著,蘋果將缺席這一場“可折疊屏”的戰(zhàn)爭。
屏幕是如何被掰彎的?
“炫經濟”從來都難以成為產品立足的基石。這一場將屏幕掰彎的戰(zhàn)爭,是屏幕本身的重大技術突破,讓屏幕變得更軟、更輕、更結實,才是柔性屏產品的最大依仗。
從傳統(tǒng)CRT電視到功能手機、MP4,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VR穿戴設備,伴隨著智能硬件的發(fā)展,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顯示屏”也實現(xiàn)了自身的產業(yè)鏈迭代。
在大頭電視的年代,CRT技術主導著整個顯示行業(yè),但今天已很難一見。這是因為,CRT的缺點非常明顯,主要依靠顯像管的工藝設計,意味著屏幕越大,體積和功耗就越大,一個電腦顯示屏便要占去一張書桌。技術改變了“癢點”,CRT逐漸被LCD屏所取代。
LCD,即液晶屏幕。用形象的說法來理解,其原理類似皮影戲,而液晶分子就是“皮影”,顯示屏本身不發(fā)光,需要依靠背光板提供光源,通過改變“皮影”的形象來顯像。
用兩片玻璃板和其中的液晶分子,LCD解決了CRT笨重的難題。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LCD的缺點也逐漸暴露——需要由背光板提供光源,再加上玻璃背板的存在,便導致LCD屏幕無法做到更薄、更輕,尤其是在手機那么小的智能硬件上,便顯得“厚重”了。而且,LCD屏幕的可視角度并不完美,不同觀看角度的顏色會有偏差,有的角度甚至無法觀看。
新的癢點滋生新需求和新技術,自發(fā)光的OLED屏幕走上舞臺。
OLED是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涂在玻璃基板上,使其自行發(fā)光。但有機涂層等工藝具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6層結構厚度也不到1毫米。
去掉了背光燈,也不用液晶分子來客串,OLED使屏幕厚度進一步降低,同時達到更高的色彩飽和度與亮度,解決了視角差異的問題。
在技術實現(xiàn)突破后,OLED在產品端的應用之路走得卻很艱難,它受制的主因和今天可折疊屏一樣,成本較LCD屏要高出一大截。
2007年,三星生產了自己的第一塊AMOLED屏。同年,喬布斯正式發(fā)布了第一代iPhone,將手機行業(yè)帶入智能機時代,智能手機的大潮之下,需要更多優(yōu)秀的屏幕。
按此邏輯,在智能化的推動下,OLED屏幕的應用應該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才對,但實際上,速度遠遠不夠。它背后的原因,是OLED屏的量產命脈被產業(yè)巨頭三星握在手中,身不由己,大部分廠商都無法將其迅速應用到消費級產品上。
直到10年后,蘋果首次在iPhone X產品上使用了OLED面板,榜樣效應以及OLED面板自身的成熟和產業(yè)鏈的競爭自由度上升,使其一躍成為行業(yè)頭部廠商旗艦機的首選。也有消息稱蘋果將在2020年完全放棄LCD屏,全面啟用OLED屏。
現(xiàn)在,擁有廣視角、低功耗、高清晰度、反應速度快等特點的OLED早已成為了手機行業(yè)標配。
它的優(yōu)點也絕不僅止于此,我們現(xiàn)在看到屏幕之所以能被“掰彎”,同樣是OLED面板的功勞。
通過柔性膜進行封裝的OLED面板可以彎曲,并且其彎曲特性,足以支持折疊時的彎曲半徑。而柔性OLED屏和普通直屏OLED屏的區(qū)別在于,將保護層從玻璃蓋板換成了高分子薄膜。
這樣的技術與應用的率先突破仍然來自三星,它一直以來致力于電子產品的底層硬件技術以及全產業(yè)鏈的突破。
2014 年,三星嘗試將柔性 OLED 屏幕技術用于手機屏幕。擁有單側曲面屏幕的 Galaxy Note Edge 是第一款采用了柔性 OLED 屏幕的智能手機,一經推出便引發(fā)關注與熱議。
此后,三星加大了柔性 OLED 屏幕的研發(fā),并拉開了曲面屏手機的大幕。2017 年起,三星的 S 和 Note 雙旗艦手機均采用了雙曲面顯示屏。
與硬性OLED屏的命運相似,柔性OLED屏雖源自三星,但得以在全行業(yè)內受到追捧,仍然歸功于蘋果。
2017年,那款具有新里程碑意義的 iPhone X,將“劉海全面屏”做到了當時的極致,為了實現(xiàn)寬度一致的極窄邊框,蘋果利用 COP 封裝技術,將驅動 IC 貼合于背板之上,并對柔性屏幕背板底部進行折疊,才實現(xiàn)了我們如今所見的iPhone X“劉海”形態(tài)。
在這種過程中,柔性屏正是COP 封裝技術的基礎和前提。而 iPhone X 采用的柔性 OLED 屏幕也是由三星獨家供應。
三星、蘋果的強強聯(lián)手,是柔性 OLED 屏幕的最強背書,也引發(fā)了曲面屏和COP封裝技術的狂飆突進。LG、三星、華為、OPPO、TCL、小米等國內外電子產品廠商在2017年加緊布局OLED相關產業(yè)。2018年,OPPO Find X、華為 P20 Pro、Mate 20 Pro 以及全系 iPhone 新品,均采用了柔性 OLED 屏。
從全面屏之爭開始,柔性OLED便已走到了舞臺中央。
量變產生質變,柔性屏終于在今年被“掰彎”,而不再是曲面屏、COP封裝等“小打小鬧”,躍入折疊屏的“驚艷”。
折疊的背后是消費者的切實需求。
對于消費者來說,技術的突破并不直觀,但是手機屏幕的外觀改變則顯而易見。
手機智能化所帶來的使用頻率和使用場景的提升,刺激屏幕從小屏向大屏轉變,從3.5英寸的鍵盤機到6.5英寸的iPhoneXS Max,智能手機正有脫離“五指山”控制的勢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折疊屏手機出現(xiàn)了。
如果說柔性OLED屏是手機能夠被掰彎的技術基礎,那么,消費者對大屏的需求,和大屏無法單手控制、難以隨身攜帶之間的矛盾,就是折疊屏手機得以誕生的土壤——折疊屏不僅能將手機屏幕的大小直接翻倍,且依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便攜的特點。
折疊屏不僅能將手機屏幕的大小直接翻倍,且依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便攜的特點。
這便實現(xiàn)了折疊屏的第一個優(yōu)點:大屏幕。
如今有部分智能機已經實現(xiàn)了“多任務”,但屏幕大小成為了多任務的頭號敵人,幾個界面擠在一個巴掌大的屏幕上,大大影響體驗。
折疊屏正是硬件廠商在PAD之后推出的最新解決方案。展開后的折疊屏手機基本實現(xiàn)了Pad形態(tài),解決用戶最根本的娛樂和工作需求,更大的屏幕也帶來了更好的視頻和游戲體驗,當然也支持多任務模式的體驗……
在柔性屏的加持下,折疊屏手機的第二大優(yōu)點便是不易碎。
沒有了玻璃面板的遮罩,柔軟的OLED面板被摔碎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在蘋果官網,iPhone XS MAX在保修期之外的屏幕維修費用高達2600元,為了保護“嬌貴”的屏幕,多數(shù)用戶都會給手機貼上一層厚厚的鋼化玻璃膜,讓辛辛苦苦把屏幕厚度降下來的手機廠商們哭暈在廁所里。
實際上,因為采用了更加輕巧的柔性膜替代了玻璃蓋板,柔性屏防摔碎及磨損的能力已大大改變。
此外,由于去掉了玻璃蓋板,柔性OLED屏的第三大特點便是分量輕。當然,這是在同樣屏幕尺寸的前提下,可折疊的柔性OLED屏將會更加輕便。
大屏幕、不易碎、分量輕,給手機形態(tài)帶來新可能的柔性屏,吸引了一眾手機廠商,屏幕就這樣被掰彎了。
據(jù)市場機構預測,OLED市場規(guī)模在2021年將達到7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32%;其中柔性OLED市場規(guī)模為566億美元,市場占有率將達到73%。2018年,全球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已達到4.4億片,出貨量同比增長3.4%。
看不見的硝煙
屏幕不是你想彎,想彎就能彎。
屏幕的核心技術來自于面板等上游廠商,手機廠商的研發(fā)能力,更多的是提供解決方案,如華為、三星所推出的外折、內折解決方案。
如果說產品端的競爭是劍拔弩張,那么,在產業(yè)鏈端的戰(zhàn)事早已烽火連天。事實上,后者之間的戰(zhàn)爭,比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更加血雨腥風、驚心動魄。
正如上文所說,在手機屏幕的革變歷程中,三星電子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三星不僅僅是我們所看到的手機廠商,它在電子產品的芯片、屏幕等全產業(yè)鏈中的地位,領先全球。
在三星的提前部署版圖中,韓國在電子產品的硬件全產業(yè)鏈中,舉足輕重,即便是蘋果,也難免經常看三星的眼色。在屏幕的變革中,三星同樣引領了市場的潮流。
2010年,HTC發(fā)布旗艦機型HTC Desire,原計劃采用三星的AMOLED屏。但當時正值三星的旗艦機型Galaxy S上市,為減少對自家產品的沖擊,三星直接中止了合約,“戰(zhàn)略性地減少”了屏幕產能。結果斐然,HTC不得不臨時換屏。
手機終端廠商敢怒不敢言的背后,根本原因是三星技術的領先。但如果只是技術的領先,那便也談不上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背后,是三星對于產業(yè)鏈的掌控與鎖定式的合約。
在柔性屏的供應鏈端,三星“買斷”了日本Canon Tokki公司三年的設備出貨量。不要小看這個買斷,這家公司生產的是當時唯一能完成OLED屏幕蒸鍍工序的蒸鍍機。
2017年,Canon Tokki公司擴充產能至每年7臺蒸鍍機,但其中5臺仍然要銷售給三星,這不僅保障了三星的一家獨大,更是直接限制了除三星之外整個市場的產能。
再比如,在掌握著產品良率的蒸鍍掩模板上,三星也“掌控”著大日本印刷,致使其它競爭對手無法生產同等級分辨率的OLED。同樣是直到2017年,大日本印刷和三星獨供合同期滿,京東方才與其簽訂了供應合同。即便如此,京東方依然只能獲得30微米等級的掩模板,遠低于三星的10~20微米等級。
還有一個例子,包括掩模板在內的更上游原料工廠日立金屬,也一樣與三星簽訂了獨家供貨協(xié)議,面臨的情況自然也是如出一轍。
在掌控了上游、再上游和更上游之后,在供應鏈端“一手遮天”的三星才逐漸開始向手機廠商供應兩代前的OLED屏。
自2014年起,智能手機瘋狂PK誰更“苗條”,機身厚度一路降至4.7mm。自然,在這背后,主供應商三星OLED賺得盆缽滿盈,僅僅是iPhone X便給三星送去了非??捎^的超大訂單。
優(yōu)秀如蘋果,也不得不被三星“敲竹杠”。痛定思痛的結果,是蘋果在采用三星屏幕不到一年,便開始努力尋找替代方案。
在天量需求的刺激下,屏幕產業(yè)鏈的活力被大大激發(fā),也帶動了屏幕廠商在OLED屏領域全力突破三星的重重封鎖。
目前,在屏幕一領域,亞洲形成了最強的產業(yè)布局。
在日本,有日本日東電工、住友化學、Canon Tokki、大日本印刷和日立金屬金屬等齊整的上游產業(yè)鏈布局。韓國擁有具備CPI蓋板生產能力的廠商韓國科隆工業(yè)、韓國SKC,和為三星提供轉軸的KHVatec等廠商。而全世界目前所有的柔性OLED產線都已經被中國的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華星光電等企業(yè),以及韓國的三星和LGD承包。
據(jù)IHS Markit數(shù)據(jù),2018 年Q3,三星在小尺寸的柔性 OLED 面板市場中,占有率達到了 94.2%,幾近壟斷。但是,隨著中國廠商對上游技術的重視與支持,積極布局,情況正在發(fā)生改變。
如今,中國廠商正以黑馬之態(tài)竭力突圍。
從2015年起,京東方、深天馬等廠商相繼宣布投建第6代AMOLED生產線,至2017年中旬,全球在建及規(guī)劃建設柔性AMOLED生產線達18條,有11條屬于中國企業(yè)。
其中,京東方僅2018年在重慶及福州的兩條柔性屏生產線上的投資就超過了900億元。如今,包括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華星光電、柔宇科技等在內的中國面板企業(yè),在柔性屏領域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3000億元。
真刀真槍的交手正在改變競爭格局。
據(jù)IHS預測,到2020年,三星的OLED面板市場占有率將從95%快速下滑到52%;而第二名京東方將達15%市占率;韓國的LGD則以11%位居第三;深天馬及華星光電則以5-6%分居第4、第5。
白熱化的競爭與大量資本投入,推動了屏幕技術和產業(yè)的大踏步前進,但截至目前,柔性屏的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
其核心原因仍在于技術本身,柔性屏難以量產,關鍵在良率。
在材料費上,普通OLED面板和可卷曲OLED面板的成本分別為394美元和488美元。但因良率導致的費用損失,普通OLED僅為76美元;可卷曲OLED則為1037美元。此外,折疊屏手機所需的鉸鏈等技術,預測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相對成熟。
低良率導致的成本高企,是華為和三星站上2000歐元的最主要原因。
硬件的突破尚需時日,對于智能手機來說,軟件與應用端的演進,同樣還處于前夜狀態(tài)。
在軟件端,折疊屏手機要求APP需要適配單屏和雙屏間的變化,而較低的折疊屏裝機量無法刺激開發(fā)者為其開發(fā)應用,這將極大影響用戶體驗。并且,手機系統(tǒng)也需要適應硬件變化,這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并不是一件小工程。三星便為此設計了全新的用戶界面 One UI,以降低用戶操作大屏手機的難度。
除此之外,續(xù)航、散熱、厚度等問題也是折疊屏手機的攔路虎。
但技術突破只是時間的問題,隨著技術的成熟,折疊屏的良率將逐漸提高,成本也將隨之大大降低。
IHS預計,以6.2英寸的2960*1440柔性OLED手機面板為例,2016年Q1,該產品的綜合良率為57.3%,但預計到今年Q4,其綜合良率將提升至78.4%,促進綜合物料成本下降26.9%。
就京東方而言,截至2018年Q3,其成都的生產線,綜合良率已超過70%。根據(jù)預測,到2019年底,京東方的生產成本有望低于三星。
成本的降低會進一步打開柔性屏應用的大門,更廣闊的市場不僅僅是在折疊手機所處于的C端,而是更多場景的B端。
在C端,除了智能手機之外,例如努比亞推出的智能手環(huán)等也將成為新的爆點,柔性屏將大幅增加手表屏幕的大小,其帶來的優(yōu)化比智能手機更加明顯。此外,在衣服、包袋等穿戴設備上,柔性屏的應用也有異曲同工之處;而車載、家居等場景也有著更“藍”的市場。
而除了2C的消費電子,在B端,柔性屏也有著更多的應用場景。在存量領域,如今所有搭載玻璃蓋板的屏幕今后都可被柔性屏取代;而在增量領域,在所有曲面、不規(guī)則物體和墻面上的應用,將充分發(fā)揮柔性屏的特點,我們今日所見到的商超大屏可能很快就會被更優(yōu)秀的柔性屏所替代;而在圓柱形墻面上,再也不會有由一塊塊小屏幕拼接而成的屏幕墻,而是渾然一體的柔性屏。
更重要的是,與5G、8K等所帶來的底層技術之間的互相配合,將在內容、呈現(xiàn)形式等維度與屏幕形成合力,提升體驗。
這樣的變化當然也將進一步倒逼產業(yè)鏈,實現(xiàn)從LCD向OLED的全面躍遷。
而當下的2019年,可以定義為“柔性屏元年”,折疊屏手機只是吹響了號角,一個新屏的時代正呼嘯而來。
公眾號 | itlaoyou-com
文 | 曹亦卿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