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lián)網(wǎng)江湖 作者:劉致呈
BOSS直聘交出了一份相當出色的業(yè)績。
全年收入59.52億元,同比增長31.9%;凈利潤10.99億元,同比增長925.0%。
這個成績單,二級市場當然是滿意的。
3月12日業(yè)績一出,BOSS直聘美股股價大漲近19%,創(chuàng)近一年新高。
業(yè)績這么好,創(chuàng)始人趙鵬也直言不諱,表示得益于用戶增長推動。
在外人看來,雖然這話乍一看有些謙虛的意思,但除了BOSS直聘自身的經(jīng)營因素之外,大環(huán)境差帶來的就業(yè)壓力確實也幫到BOSS直聘刷新業(yè)績。
過去一年BOSS直聘新增用戶有多少呢?
財報公布的數(shù)據(jù)是4900萬。
4900萬新增用戶是個什么概念呢?這是BOSS直聘自成立以來新增用戶最多的一年。
天眼查APP顯示,BOSS直聘2013年成立,2021年赴美上市,毫無疑問2023年,是BOSS直聘用戶增長最亮眼的高光時刻。
有高光,自然就會有陰影,舞臺上的高光有多么耀眼,角落里的陰影也就有多么落寞。
有人說,2023年是找工作最艱難的一年。
BOSS直聘的財報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4900萬的平臺用戶,可能就意味著4900萬的求職者,背后則是沉甸甸的就業(yè)。
營收利潤增長固然值得市場歡呼,但如何進一步促進解決就業(yè)問題,可能才是BOSS直聘等平臺,促進社會就業(yè)的真正價值所在。
BOSS直聘“吃飽”,企業(yè)、打工人“跌倒”?
求職者這么多,企業(yè)招人變?nèi)菀琢藛幔?/p>
大企業(yè)招人肯定是更容易了,畢竟大企業(yè)招人的預算往往比較充足,而且大公司也有吸引力。但對很多中小企業(yè)來說,雖然求職者多了,但要招到合適的人還是得付出更多成本。
這一點,BOSS直聘財報中也有體現(xiàn)。
BOSS直聘的營收主要是靠B端付費,主要靠的是面向企業(yè)客戶的在線招聘服務收入,這部分收入占比為98.94%。
按照財報中給出的定義,每年貢獻5000元以下的客戶為小型客戶,5萬元以上的是KA客戶,中間則是小型客戶。
從收入結(jié)構(gòu)上看,KA客戶收入占比22%,中型客戶收入占比36%,小型客戶占比42%。
也就是說,營收主力,其實是中小企業(yè)。
同比來看,2023年,平臺來源于KA客戶的營收增長22%,來源于中型客戶營收增長20%,來源小型客戶營收增長51%。
顯然,推動BOSS直聘營收、利潤增長的主力,也是中小企業(yè)。
可以說,靠著中小企業(yè)的付費,2023年BOSS直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凈利表現(xiàn),只是,對中小企業(yè)來說,這可能不是什么值得慶祝的事兒,畢竟自己的招人費用支出也不斷增加。
我自己也用BOOS直聘招人,從我自己的感受來看,確實有變化。
比如,以前一些可能供給不太夠的崗位,招人是可以不收費的, 但現(xiàn)在基本上都收費。另外就是發(fā)布基礎版的崗位招聘,一個月需要98直豆,相當于要付費98元。
這只是最基礎的發(fā)布,要想高效招人。則需要花更多的錢。
如果不花錢買招聘服務,單靠基礎版服務,就很難快速招到合適的人。花了錢之后,很明顯職位的曝光度上去了,來溝通的求職者多了,但也不一定馬上就能找到合適的人,還是得不斷地花錢買服務,增加曝光度。
雖然中小企業(yè)每次的付費金額不大,但綜合下來一年幾千塊的招人成本其實也不算便宜。這也間接提高了中小企業(yè)的經(jīng)營成本。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其實也體現(xiàn)出平臺對客戶的議價能力,畢竟企業(yè)招人越難,就越有付費的意愿。
最后,受傷的恐怕還是中小企業(yè)主,付出了更多的招聘成本,卻很難真正提升招人的效率,反而又進一步加重了經(jīng)營負擔。
實際上,BOSS直聘做大營收利潤的希望不僅在于B端,也在于C端。
企業(yè)招聘服務收入之外,BOSS直聘的其他服務收入也有增長,同比增長26.3%。這部分收入來自求職者,是平臺提供給求職者的增值服務收入。
當然目前的這部分收入還很少,僅有0.6億,但增長潛力還是有的。
畢竟,對于求職者來說,找工作越來越難,而人才市場也往往有劇場效應,大家爭先恐后地競爭職位,哪怕是要花錢讓簡歷變得更漂亮些,部分求職者也是有很強的付費意愿的。
BOSS直聘提供的面向C端求職者的服務有很多種,除了簡歷付費刷新,也有簡歷模板、數(shù)據(jù)報告等功能。
實際上,最需要這些功能的往往是大學生,而不是職場“老油條”。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yè)生們,反而是最需要類似服務的人群。
大學生有沒有付費能力?有,也有實實在在的需求。但平臺要掙這個錢,多少有點道德包袱。
畢竟這里面也涉及一個就業(yè)公平的問題。
年輕人求職難不難,大家其實都知道。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多花錢就能讓求職者在求職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那是不是意味著缺乏付費能力的用戶就應該理所當然處在競爭劣勢?求職的本質(zhì)是拼能力,難道最后也要拼錢包?拼付費能力?
從社會意義上考慮的話,平臺與其挖空心思做大增值服務,其實倒不如實打?qū)崪p輕求職者成本,促進求職公平來得有意義。
平臺經(jīng)濟的意義在于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雙邊交易市場,并且在平臺生態(tài)兩端都產(chǎn)生增長飛輪。
大型線上求職平臺,最有潛力的能力其實就是“兩頭吃”的能力,既能從企業(yè)端掙錢,也能從用戶端掙錢。
目前來了,BOSS直聘的一個飛輪已經(jīng)轉(zhuǎn)起來了,但用戶端的飛輪要不要也轉(zhuǎn)起來,可能不只是一個商業(yè)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以退為進,降價是不是一步妙棋?
求職平臺的真正意義在于,讓弱勢的求職者受益,讓公司用人成本更低。
這也是過去BOSS直聘最成功的地方。接下來能不能把這個初心堅持下去,也許對平臺未來的增長至關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倒不如“以退為進”,在業(yè)績高點選擇降價,為未來的增長打下基礎。
降價是有好處的。
這兩年,大環(huán)境如此,大家找工作不容易,而作為招聘平臺業(yè)績又這么好,難免會“恨屋及烏”對BOSS直聘有意見,進而轉(zhuǎn)投別的平臺。
老實說,找工作不容易跟平臺關系不大,因為失業(yè)的人多了,但崗位需求卻減少了,供需本來就不匹配。
供給少需求多,那么必然會流量外溢,外溢到其他平臺。比如脈脈等職場社交平臺,再比如 短視頻平臺求職等。
雖然目前來看這部分用戶體量不大,但它是一個“信號”:大家都不想卷,如果大家都在招聘平臺卷,那么倒不如去脈脈甚至抖音這種不相干的平臺碰碰運氣。
畢竟,萬一運氣爆棚真的就碰到了呢?
這其實給了其他平臺切入招聘市場的機會,短期來看,這對BOSS直聘沒什么威脅,但長期來看,誰能保證就一定沒有黑馬出現(xiàn)呢?
所以,對于提早布局后手,打打“防御戰(zhàn)”是有好處的。
另外,降價這個事兒,是可能會有益于降低營銷成本的。
求職是個頻次很低的需求,因此用戶體驗感知很重要, 每一次的用戶感受,可能都影響求職平臺選擇決策。
這么一個低頻次的需求,要想長期留住用戶,就是得靠體驗感知。
這也是為啥過去BOSS直聘要做大量的廣告投放,因為用戶找到工作后,生命周期就結(jié)束了,下次找工作,平臺這邊還是得走一步拉新獲客。
但如果說,用戶的體驗更好的話,下次換工作,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BOSS直聘。
現(xiàn)在整個消費市場,C端用戶體驗感知最明顯的就是服務的價格。
所以對求職產(chǎn)品降價,短期來看可能會影響其他服務這塊兒業(yè)務收入,但長期來看,反而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營銷費用。
更何況,這部分業(yè)務占比并不高,營收僅有0.6億。倒不如“以退為進”把求職者一直留在自己的平臺,來換取更多的降費空間來得實在。
進一步來看,放開這部分業(yè)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補償”,打服務牌,獲得更多的用戶認可。
舉個例子,一些比較人性化公司在招聘時,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即便是沒有錄用求職者,也通常會給求職者報銷路費,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也同樣是提供了一種“心理補償”價值。
招聘平臺給增值服務降價,也是同樣的邏輯。
畢竟,用戶對招聘平臺其實是沒有太多忠誠度的,用戶的目標很清晰其實就是找工作,平臺只是一個初次篩選。
如果,招聘平臺提供了更多情緒價值,也是有利于長期留住用戶的。
從流量的角度來看,像BOSS直聘這樣的招聘平臺,更多的流量本質(zhì)上是沉默流量。這些沉默流量平時不被激活,一旦社會失業(yè)率到了某個關鍵節(jié)點,這些流量就會被激活。
確保這些流量不會流失的關鍵,其實就在于口碑。
比如,可以通過其他形式而非收費的設計,幫助求職者提升面試技巧,面試能力等等,對于求職者個人水平的一個提升,即便是沒在平臺上找到合適的崗位,但是也學習了不少面試技巧,寫簡歷技能等。
去年,BOSS直聘平均月活躍用戶為4230萬,同比增加47.4%。而平均日活躍用戶、月活躍用戶達26.3%。
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社會上的求職需求到了一個臨界點。
這么多求職需求,對平臺來說既是好事其實也是壞事,好的一面在于,這些用戶數(shù)據(jù)、流量數(shù)據(jù)表現(xiàn)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也會給到二級市場更多信心。
壞的一面是,水面之下,就業(yè)的壓力不斷逼近,背后所蘊藏著的社會情緒也需要平臺積極去化解。
求職平臺的價值,就似乎有點像是知識付費平臺,雖然不一定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卻能緩解焦慮。
這個時候平臺就不僅需要考慮盈利的問題,也需要考慮緩解壓力的社會命題。
在崗位供給有限,求職需求過剩的當下,BOSS直聘等招聘平臺如何巧妙緩解求職焦慮,釋放壓力,也許才是對管理層戰(zhàn)略決策水平的關鍵考驗。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nèi)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